一个不入流的“编辑部主任”
杨志学是《诗刊》的编辑部主任,非同小可的职位,
说是一张“虎皮”我同意,可是,
民间诗歌活动非要“虎皮”吗?
杨志学,笔名杨墅,曾用笔名梦阳。诗人、评论家。文学博士。
现任《诗刊》编辑部主任、编审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
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。
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,迄今在全国多家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及评论多篇。
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、荣获多种奖项,
著有诗学专著《诗歌:研究与品鉴》、诗与论合集《心有灵犀》,
主编诗集《新中国颂——中外朗诵诗精选》、《太阳要永远上升》、
《中国年度优秀诗歌》、《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》等。
杨志学是《诗刊》编辑部主任。这么大的一个诗歌“父母官”,我知道太晩了。因为我不投稿,你大于泰山和我没关系。我开始知道杨志学是今年转载柳忠秧在北京开超大型的作品研讨会(又称吹牛会)的那篇报道文章,读到了杨志学代表《诗刊》社讲的那段最牛的发言。他用权威者的身份肯定地说:“柳忠秧古体诗集随手一翻,就有好作品,可以拿到《诗刊》去发表。”他是说,柳忠秧的诗,闭着眼睛抓一首都可以在《诗刊》发表。我当时啼笑皆非:堂堂《诗刊》怎么藏着这么一个水平不入流的“编辑部主任”?于是很好奇,一有空就去百度搜索杨志学。他的诗歌?他的论著?他的来历?等等。他的网上资料并不多,不像人家商震,你在百度输入一个“商”没输完,下一个“震”字便自动跳了出来。搜索“杨志学”不行,三个字不写完就是不出来。这也许是名人与非名人的区别,也许是杨志学为人太低调。
1984年至1992年任襄樊市群艺馆副馆长。1992年至2005年任襄樊市襄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。1994年至1999年任民进襄樊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委。
1982年至今,是湖北省第六、七、八、九届省政协委员。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。襄樊市第九、十、十一、十二届政协常委。现任襄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。
诗二首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2ea2fcf0102v77a.html#
鲁奖诗歌奖评委、各种诗歌比赛的评委的杨志学的诗
2014年的新作——
在龙州重走红军路
——广西边陲走笔之四
一条路,保持着当年的幽深
莫非为了把红军的足迹永久珍存
一条路,保持着当年的曲折
莫非为了检验后人艰苦奋斗的本色
我们上路了。天气骤变,风雨大作
好啊,暴风雨,你来得正是时候
雨中行进,我们可以更好地练一练腿脚
走在前面的,是两名昂首挺胸的旗手
身穿红军服,行走一段后兵分两路
循着设计的路线,走过湖泊后再去会师
一个同志摔倒了,爬起来继续前进
遇到危险难行的路段,“战友”们相互扶持
一个上午的行军,走得饥渴劳顿
在一个休息点,吃到了老乡备好的茶饭
与乡亲共话今昔,想起当年鱼水情深
再上路,呼吸着雨后清新,品味着苦中甘甜
2014-02-08
不同声音——
《人文杨志学》
赵思运
2006年12月第一次与杨志学见面,就感觉到他身上浓郁而质朴的中原文化气息。
……作为一个诗歌编辑,他的诗学(文学)理论功底非常扎实。他在硕士、博士阶段分别重点研究文艺美学和中国现当代诗学,其间他又做过多年高校教师,砥砺了他的学术研究。
……杨志学还是一个优秀诗人、诗歌鉴赏家。在攻读学位和编辑期刊的繁忙之暇,他还坚持诗歌和散文创作,不时为我们带来创造的喜悦。而他细腻入微的鉴赏力是和他的诗歌创作相得益彰的。
……读杨志学的著作和读他的人一样,你会发现他的文字都那么诚实、本分、朴素,从来不卖弄术语,而是老老实实地把每句话说清楚,说到读者心里。在这哗众取宠盛行的年代,用文字把话说清楚,已经成为难得的能力,这不能不说是对这个文化语境的讽刺。杨志学的每个文字,都像刚刚从灵魂的泥土里长成的麦粒儿,带着热乎乎的温度,带着泥土的色泽与馨香。
2008年8月2日 南京

